凤凰为什么是畲族的图腾,据说龙麒与三宫主成婚时,宫主头戴凤冠,后来龙麒不愿为官,领挈妻儿到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居住,开荒种田、繁衍子孙,形成今天的畲族,因此,畲族的图腾就渐渐演变为凤凰。

传说中的畲族起源,真是一段魔幻姻缘。

畲族历史起源要追溯到中国古代商殷时代,它的始相叫龙麒。是五帝时期,帝喾的第五个夫人刘氏娘娘耳朵里的舍虫变的,说是有一天刘氏娘娘耳朵瘙痒,掏出一虫,落地变成龙犬,帝喾见之大喜,赐名龙麒。

后来龙麒立下战功,娶了刘氏娘娘的继女三宫主。三宫主本不愿嫁给犬,龙麒说把它放入金钟内七天就可以化成人形,第六日三宫主怕他饿死,就打开金钟,看见龙麒已经变成人形,可头却没变,最后无奈成婚。

两人成婚后生下三男一女,帝喾分别赐名为盘自能,蓝光辉,雷巨佑;女儿名为龙龙,长大和钟志琛结婚。龙麒不愿为官,高辛帝赐广东潮州为他的领地,建了祠堂凤凰山,并且盘、蓝、雷、钟四姓为一族。畲族就有了民族姓氏,地域和风情民俗。

史料中的畲族起源更为可信一点。在畲族历史的长河里,就说这抓人眼球的头饰和服装,五彩斑斓,色彩鲜艳,真让人目不转睛。

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,被称为“凤凰装”。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,象征着凤头。

衣裳、围裙上用大红、桃红、杏黄及金银丝线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用案,象征着凤凰的颈项、腰身和羽毛。

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,象征着凤尾。 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,象征着凤鸣。

畬家女便穿凤凰装,以示吉样如意。有些地方把新娘直接称为“凤凰”。因为新娘具有“三公主”的崇高地位,所以在新郎家拜祖宗牌位时是不下跪的。

勤劳的畲族人民,几千年来男耕女织,相沿已久。畲族民间织锦长盛不衰,是与当地盛行女子新婚陪嫁织锦的风俗紧密相关的。

真是羡慕心灵手巧的畲族姑娘,如今的衣服配饰,都有现代化机器代替手工,提高了效率。现在还在坚持手工织锦的也是难寻了。

畲族头饰以银色为主,风吹或是走路,头上的水滴状银饰就会发清脆悦耳的声音。

凤凰是畬族的图腾,她象征着高贵和发达,安康和吉祥。

“凤冠”的结构以竹片为骨架,先制成梯形的头冠套,冠套外围缝上五色波纹的“冠栏布”,额前镶双龙、凤凰、蝴蝶、花木、鱼鸟等图案。

畲族的男女定情也是很有意思的,

姑娘定亲日,男方把“定亲礼”送来时,女方的回礼之中一定要有姑娘亲手编织的两条彩带,叫“定亲带”。畲族姑娘与小伙子平时通过对歌、建立感情之后,也往往把彩带作为定情的信物送给心爱的人以定终生。

畬族婚恋较自由,但过去仍崇尚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。

民国期间,畲村也兴花轿迎亲。当迎亲花轿进入女家厅堂时,新娘就大哭大闹,佯装不愿意出嫁,哭诉别情,待到午后,轿夫和媒人再次催上轿时,堵开始梳收。

接着新娘轿子出村前,村董事在路口摆上一张桌,正两用绣花桌幔围着,桌上摆三杯酒,意为“拦风水”。花轿出村,男方须向拦门交个“拦旗”红包。

否则董事不搬开桌子,轿子无法通过。“拦旗包”收入归公,做为村重公益事业开支。花轿经“留轿”、“拦旗"等礼俗后,上路到夫家。

畲族的来龙去脉,民俗风情就这样图文并茂的展现在大家面前,畲族村村史馆就像一个历史的容器。

梓山畲族村的文化需要传承下去,现在的畲族村依托优秀传统文化,振兴发展乡村,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
【END】

千 亩 脐 橙 园 出 让 或 出 租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