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電腦安全,很多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可能就是要去安裝一套「防毒軟體」。市面上防毒軟體品牌眾多,從免費到付費,功能五花八門。但你是否曾經想過:現在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系統裡面,不是都已經內建了一套叫做「Microsoft Defender 防毒軟體」(Microsoft Defender Antivirus) 的東西嗎? (它以前的名字更廣為人知,叫做 Windows Defender)。
那麼,這個微軟自家免費提供的內建防毒,它的保護能力到底夠不夠強?我們真的還需要額外花錢去購買或安裝第三方的防毒軟體嗎? 這大概是最多 Windows 使用者心中的一個大哉問!
很多人可能對 Microsoft Defender 的實力不太了解,甚至不知道要去哪裡檢查它的設定,確保它有正常運作。今天,就讓我這位資深科技觀察家(也懂點資安與 SEO 的重要性!),來為大家:
深入解析 Microsoft Defender 的主要功能與保護機制。
探討以 2025 年的標準來看,「內建防毒是否夠用」這個問題。
手把手教你如何檢查與調整 Defender 的關鍵設定,最大化它的保護力!
了解這些之後,你就能更有信心地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額外的防毒軟體,並確保你的 Windows 電腦處於基本的安全防護之下!
內容目錄
顯示
1
Microsoft Defender 防毒軟體是什麼?
2
內建防毒夠用了嗎?(2025 年的觀點)
3
如何檢查與管理 Defender 設定 (透過「Windows 安全性」App)
4
保持 Defender 更新!(病毒碼是關鍵)
5
防毒軟體不是萬靈丹,搭配良好安全習慣才是王道!
6
結論:內建防護為主,安全習慣為輔
Microsoft Defender 防毒軟體是什麼?
簡單來說,Microsoft Defender Antivirus 是內建於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作業系統中、免費提供的即時安全防護解決方案。它不只是一個單純的防毒軟體,而是整合在「Windows 安全性 (Windows Security)」應用程式中的核心元件,旨在提供多層次的保護,抵禦:
病毒 (Viruses)
惡意軟體 (Malware)
間諜軟體 (Spyware)
勒索軟體 (Ransomware)
其他各種惡意威脅
它透過即時保護 (Real-time protection) 持續監控系統活動,並利用病毒碼 (Signatures)、啟發式掃描 (Heuristics)、機器學習 (Machine Learning) 以及雲端情報 (Cloud-delivered protection) 等多種技術來偵測和阻止威脅。
內建防毒夠用了嗎?(2025 年的觀點)
這個問題的答案,需要從幾個面向來看,但總體來說:
對於【絕大多數】的【一般家庭使用者】而言,如果能做到以下兩點:
保持 Windows Update 正常運作,讓 Defender 的病毒定義檔和引擎維持在最新狀態。
養成良好的電腦使用習慣(例如:不亂點可疑連結、不下載來路不明的檔案或盜版軟體、使用強密碼、開啟兩步驟驗證等)。
那麼,【是】的,最新版本的 Microsoft Defender (尤其是在 Windows 11 上) 提供的【核心保護力通常是足夠的】。
理由如下:
獨立測試機構的評價普遍不錯: 近年來,在國際知名的獨立防毒軟體測試機構(如 AV-Test, AV-Comparatives)的評比中,Microsoft Defender 在偵測率、效能影響、誤報率等方面的表現,常常能與許多知名的付費防毒軟體並駕齊驅,甚至在某些項目上表現更優。這表示它的核心防護能力是受到專業認可的。
雲端智能與機器學習: 它能利用微軟龐大的雲端威脅情報資料庫,快速識別和應對新型的惡意軟體變種,而不僅僅依賴傳統的病毒碼更新。
系統整合度高: 作為內建功能,它與 Windows 系統整合良好,資源占用通常控制得不錯,比較不會像某些第三方軟體可能拖慢系統速度或產生衝突。
那麼,付費防毒軟體還有存在的價值嗎?
當然有,但更多是在「核心防護之外」的附加功能或特定需求上:
更廣泛的功能組合: 付費防毒套裝軟體 (Internet Security Suite) 通常會捆綁銷售許多額外功能,例如:
更進階的防火牆控制選項。
VPN (虛擬私人網路) 服務。
密碼管理器。
家長控制功能。
身分盜竊防護。
系統清理或優化工具 (這類工具效果見仁見智)。
跨平台支援 (保護你的手機、平板等)。
可能更快的零時差攻擊防護: 雖然 Defender 有雲端智能,但某些付費防毒廠商可能在應對「全新、未知」的威脅 (Zero-day attacks) 時,其反應或偵測模型更新速度可能略快一點點 (差異通常不大)。
特定的進階防護技術: 某些付費軟體可能提供更深入的勒索軟體行為監控、更客製化的防火牆規則、或針對特定威脅的防護模組。
客戶支援: 付費軟體通常提供更直接、更多樣的客戶服務管道。
總結建議:
一般使用者: 確保你的 Microsoft Defender 正常運作、設定正確、保持最新,並維持良好的上網習慣,通常不需要額外花錢購買防毒軟體。把省下來的錢投資在良好的備份習慣上可能更有價值。
高風險使用者或特定需求者: 如果你經常需要下載來源不明的檔案、瀏覽高風險網站、對電腦安全性有極高要求、或者你需要付費軟體捆綁的那些額外功能 (VPN, 密碼管理器等),那麼選擇一款信譽良好的付費防毒套裝軟體,可以提供更全面或更方便的解決方案。
如何檢查與管理 Defender 設定 (透過「Windows 安全性」App)
無論你是否額外安裝防毒軟體,了解如何檢查和設定內建的 Microsoft Defender 都很重要。(注意:如果你安裝了第三方防毒軟體,Microsoft Defender 通常會自動停用其即時保護功能,避免衝突,但「Windows 安全性」App 仍然是管理其他安全功能的入口)。
主要設定路徑:
點擊「開始」按鈕 > 「設定」(Settings)。
Windows 11: 選擇「隱私權與安全性」(Privacy & security) > 「Windows 安全性」(Windows Security)。
Windows 10: 選擇「更新與安全性」(Update & Security) > 「Windows 安全性」(Windows Security)。
點擊「開啟 Windows 安全性」(Open Windows Security) 按鈕。
或者,你也可以直接在 Windows 搜尋列輸入「Windows 安全性」或「Windows Security」來開啟它。
「Windows 安全性」App 是管理所有 Windows 內建安全功能的中央儀表板。以下是幾個最重要的區域:
1. 病毒與威脅防護 (Virus & threat protection):
目前威脅: 顯示掃描結果、是否有威脅、上次掃描時間等。
快速掃描 (Quick scan): 快速檢查系統中常見的惡意軟體藏匿區域。
掃描選項 (Scan options):
完整掃描 (Full scan): 徹底掃描電腦上的所有檔案和執行中的程式,耗時較長。建議偶爾執行一次。
自訂掃描 (Custom scan): 只掃描你指定的檔案或資料夾。
Microsoft Defender Offline 掃描: 在 Windows 載入前進行掃描,能更有效清除某些難纏的惡意軟體。需要重新開機。
【重要】病毒與威脅防護設定 (Virus & threat protection settings): 點擊「管理設定」(Manage settings) 進入。
即時保護 (Real-time protection): 核心功能!務必保持開啟! 它會持續監控檔案和程式活動,即時阻止威脅。
雲端提供的保護 (Cloud-delivered protection): 利用微軟的雲端智能分析可疑檔案,大幅提升對新型威脅的偵測能力。強烈建議開啟!
自動提交樣本 (Automatic sample submission): 允許將可疑檔案樣本匿名傳送給微軟分析,幫助改進防護能力。建議開啟。
竄改防護 (Tamper Protection): 防止惡意軟體或未經授權的程式竄改重要的 Microsoft Defender 安全性設定。務必保持開啟!
【重要】勒索軟體保護 (Ransomware protection):
點擊「管理勒索軟體保護」(Manage ransomware protection) 進入。
「受控資料夾存取權 (Controlled folder access)」:非常有效的勒索軟體防禦機制! 開啟後,它會保護你指定的資料夾(預設包含文件、圖片、影片、桌面等重要使用者資料夾,你也可以手動新增其他)不被「未經授權」的應用程式任意修改或加密。
如何使用: 開啟此功能後,如果某個不在信任列表中的應用程式(即使是正常軟體,例如你新安裝的修圖軟體想儲存圖片)嘗試修改受保護資料夾內的檔案,會被 Defender 阻擋並跳出通知。你需要手動到設定中「允許應用程式通過『受控資料夾存取權』」將該程式加入白名單。
建議: 強烈建議開啟「受控資料夾存取權」! 雖然一開始可能會因為需要手動允許一些程式而稍微麻煩,但它對於防禦勒索軟體加密你的重要檔案非常有效!
2. 防火牆與網路保護 (Firewall & network protection):
功能: 控制進出你電腦的網路流量,阻止未經授權的存取。
設定: Windows 內建的 Defender 防火牆通常會自動根據你所在的網路類型(網域、私人、公用)套用適當的規則。確保防火牆是開啟狀態。一般使用者不太需要手動更改這裡的設定,除非你有特定需求(例如允許某個遊戲或應用程式通過防火牆)。
3. 應用程式與瀏覽器控制 (App & browser control):
功能: 主要透過 Microsoft SmartScreen 技術提供保護。
設定:
信譽型防護 (Reputation-based protection): 檢查未經認可的應用程式和檔案、檢查 Microsoft Store 應用程式的內容、針對可能不需要的應用程式 (PUA/PUP) 提供封鎖選項。建議保持開啟狀態。
SmartScreen for Microsoft Edge / SmartScreen for Windows Store apps: 在瀏覽網頁或下載 App 時,提供針對惡意網站、釣魚連結、惡意軟體的篩選與警告。
4. 裝置安全性 (Device security):
功能: 顯示你的電腦是否支援並啟用了更進階的硬體層級安全功能(如果你的硬體支援的話)。
常見項目:
核心隔離 (Core isolation) > 記憶體完整性 (Memory integrity): 利用虛擬化技術保護核心系統程序不被攻擊竄改。開啟能提升安全性,但極少數情況下可能與舊硬體驅動程式或特定軟體不相容。
安全性處理器 (Security processor): 顯示 TPM (信賴平台模組) 的狀態,TPM 是許多安全功能(如 BitLocker 加密、Windows Hello)的基礎。
安全開機 (Secure Boot): 確保開機過程只載入受信任的軟體,防止惡意軟體在開機時啟動。
建議: 如果你的硬體支援且沒有遇到相容性問題,盡量開啟這些裝置安全性功能。
保持 Defender 更新!(病毒碼是關鍵)
防毒軟體要有效,就必須能辨識最新的威脅。Microsoft Defender 的「安全性情報更新」(Security intelligence updates,也就是病毒碼和威脅定義檔) 會透過 Windows Update 自動且頻繁地更新。
確保 Windows Update 正常運作 是讓 Defender 保持在最佳狀態的前提。
你也可以手動檢查更新:進入「Windows 安全性」>「病毒與威脅防護」> 在「病毒與威脅防護更新」下方點擊「檢查更新」(Check for updates)。
防毒軟體不是萬靈丹,搭配良好安全習慣才是王道!
最後必須強調,沒有任何一款防毒軟體是 100% 完美的。即使 Microsoft Defender 已經非常強大,它也無法攔截所有的威脅,特別是利用社交工程的釣魚攻擊,或是使用者自己「請鬼入甕」安裝的惡意程式。
因此,除了確保 Defender 正常運作與更新,培養良好的電腦使用習慣同等重要:
不點擊可疑的 Email 附件或連結。
不下載來路不明的盜版軟體、遊戲外掛。
使用強密碼並為重要帳號啟用兩步驟驗證 (2FA)。
定期備份重要檔案。
保持作業系統和所有應用程式(尤其是瀏覽器、PDF 閱讀器、Office 等)更新到最新版本。
結論:內建防護為主,安全習慣為輔
總結來說,以 2025 年的標準來看,Windows 10 和 11 內建的 Microsoft Defender 防毒軟體,對於絕大多數遵守基本安全原則的一般使用者來說,提供了相當足夠且可靠的核心保護力。你很可能不需要再額外花錢購買第三方的防毒軟體。
與其糾結要不要買付費防毒,不如花點時間確保你的 Microsoft Defender 各項關鍵設定(即時保護、雲端保護、竄改防護、受控資料夾存取權)都有正確開啟,並確認 Windows Update 能順利更新病毒定義。
當然,最重要的還是要搭配使用者自身的警覺性與良好的安全習慣。內建防護加上你的小心謹慎,才能為你的 Windows 電腦建構最有效的安全防線。
若想查看 Microsoft Defender 在獨立測試中的表現,可以參考 AV-Test Institute 或 AV-Comparatives 等機構定期發布的測試報告。
本站不開放任何商務合作,如有任何文章內的問題,請加入「討論社團」進行發問討論。